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瀚海唐儿归》最新章节。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实在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来说,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都很大。
所有张鉊从没想过要完全去学清朝的八旗制度,那是在找死,就算是八旗兵制,也不能照搬。
况且他也没法照搬,奴儿哈赤能搞八旗,是因为他玩的强盗团伙加奴隶制,非常符合他们这些假女真实通古斯野人的传统和文化水平,张鉊总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玩奴隶制吧。
所以张鉊要学的,是八旗制度下,八旗兵与皇室的特殊依附关系,学他们上下一起共享军事上的胜利果实、对外战争的红利,以及互相的小团体认同。
而关于朱洪武的卫所兵制度和八旗兵制度,张鉊也思考了很多。
朱洪武的卫所军制度,在古代军队来说,实际上已经非常完善了。
昨天张鉊认为卫所军战斗力崩坏之快,远不如宋之禁军,其实并不那么恰当。
严格来说,卫所军只是腐坏,并没有彻底崩溃。
不然也不会有粮饷充足大明天兵,临阵三铳也算对得起皇上,这两个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调侃了。
明朝的卫所军,在引入了募兵系统和完善了向上通道,加上各镇总兵、副将开始养家丁,后,战斗力还是在的。
但战兵和家丁,打一仗的话,那可真就是花钱如流水了,能打仗的精锐,也更加有限。
而且卫所制只有明朝能玩,因为在经过两宋的洗脑之后,文贵武轻已经成了定制,连满清都要搞文贵武轻。
武人在大时代潮流的压力下,无奈只能低头做小,拼命搞钱,搞封妻荫子。
可要是在张周这么搞,那么某镇总兵,就不会是总兵,好一点的是持节都督某地军事,坏一点那就直接继续是节度使了。
同时,满清的八旗兵制维持战斗力的秘诀,他也没办法全盘照抄。
因为满清维持武力的秘诀,是靠抓东北老林子中的索伦人,在蒙古草原养一支马队,然后比如打大小金川时,将当地的藏、彝等勇悍之民抬旗。
让这些后进分子和八旗中还能维持自身武力的旗丁混编,以此来保证战斗力的。
满清的这套办法,加上旗人国养,造成了只进不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而且由于旗人身份限制,人数始终上不去,最多也就维持了一万多人的规模,只能说比没有强一点。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办法,各有利弊,张鉊也都没法效彷,更重要的是,张鉊现在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首先,最近从河西招募的兵员成分,让张鉊有些不安,原本从河西补充来的义从骁骑和团结弓手中,汉人至少要占六成以上。
但是近两年,从河西来的勇士中,吐谷浑、诸羌、党项、吐蕃等诸族勇士竟然比汉人还要多。
细细探查下去,竟然是因为从负责招募的西京留守裴远,到枢密院和中书省鸾台,都更喜欢非汉人的河西兵。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河西的各族人比汉人更加穷困,招募的代价更低,他们离开河西的愿望也跟强烈。
还有就是吐谷浑等各族人,在信佛上远比汉人更加虔诚,他们更相信张鉊就是现世神。
在足够抚恤的支持下,这些信仰更为虔诚的各族人,作战极为勇悍,很多时候生死都不避,亲军和禁军的大小军官,也更喜欢用他们。
这....异族加宗教信仰,不就是耶尼切里吗?
到时候,一旦亲军、禁军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成分相同的成员,是不是禁卫军选举法,也要到东方来走一波?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央财政没钱了,历史上赵匡胤时期能够南征北战,底子是郭威、郭荣时期给他打下的。
那时候后周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开始趋于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够支持大军连续大战。
但张鉊这时候,他自己就是郭威这个角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征战,而是快速恢复民生。
可张鉊已经三十五岁了,在等下去,统一全国都要四五十岁,哪还搞个屁?
况且现在南边一口气死了马希范和钱左,高从诲也命不久矣。
南汉的刘成,不但杀掉了功臣刘思潮和陈道庠,更在一天之内就杀了他八个弟弟。
刘成总共十八个兄弟中,十五个被他杀的,剩余三个不是死的早,也早被杀了。
翻遍史书也找不出更比刘成能残害兄弟的,是以南汉国内人心惶惶。
这是天赐良机啊!张鉊不想错过这个窗口期,
缺钱又要打仗,两税法也是大势所趋,亲军、禁军中宗教成分又开始增多,张鉊就只能从历史中想办法了。
他准备将河西陇右关中三地,现在已经授给亲军和禁军家庭的六百万亩,加上属于皇室的一百五十万亩左右土地,全部从官府的田册上分离,算作皇室的私产。
同时张鉊已经在人口凋敝的关中圈定了差不多五百万亩土地,他准备自己出钱招募流民耕种起来,同样成为皇室私产。
而这些私产,并不是用来维持皇室奢靡生活的,它们将全部用来作为亲军的职田。
按一男丁三百亩起的超规格授田,租税按照上古的三十税一来缴纳,也不需要服徭役等,并且允许他们招募佃户耕种。
代价就是除了重甲、弩箭、顶级战马以外,需要自备。
同时每三年需要宿卫番上一次,一次一年,分春秋两季在两年内服役完成,若是皇帝有特别征召,必须要随时到位。
亲军家庭中,父亲年过三十五以后,就必须要开始提供接班人辅兵。
这个辅兵由亲军自己指定,仅限定儿子和血亲侄子,平时作为农户接受训练,战时则跟随作战。年过十六后,还可以按春夏秋冬四季,获得皇室的赏赐。
若是没有合格继承人的亲军家庭,亲军及其正妻过世之后,家产将被收回。
而且亲军家庭的田产等一切财物,不可以析产,家中的儿子年满十八之后,都要另寻出路。
当然,这个出路,张鉊已经帮他们想好了,那就是练好文武艺后,就去外面开拓闯荡,文不成武不就的儿子,将失去亲军家属的资格。
张鉊预计亲军在河西授田一万户、陇右和关中各两万户,组成亲军五万户。
禁军的组成差不多,只不过不会把他们的赐田赐到河西陇右去,同时赐田的规模也要小得多,一般只能获赐大概五十亩左右。
不过这都是在中原河南以及河北,产出和经济价值肯定比河西陇右的五十亩要好的多。
而且在以后,孟蜀、马楚、南唐、钱越、南汉来自静海军和平海军的地盘被打下来后,当地王族豪门的土地,也会被拿出来相当一部分授予禁军,类似满清的各地驻防八旗,以控扼地方。
张鉊准备在河南授田禁军三万户,河北授两万户,其余太原、北平、成都、潭州(长沙)、江陵、兴王府(广州)等地大概会授田三万户。
这实际上是明朝卫所制度和八旗制度的结合,大体的原则上沿用明朝卫所制,在与皇室的关系上,则与八旗制度相同。
亲军和禁军的财政、人事等权,都不归外朝管理,而是直接归属内朝的鸾台侍郎和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分割管理,关键的人、财大权则操之于帝王之手。
这一套制度下来,亲军和禁军在身份上,实际上是皇室的私军,由皇帝大权独揽,勋臣阶层协助,形成一条垂直的领导体系。
哪怕是一个管理一百人的将虞侯,也能直达天听,同时皇帝的指挥棒,也能下到将虞侯这一层。
而与明代卫所制度不同的是,张周的亲军和禁军,比起明朝的卫所军更加富有,经济上的负担更轻,地位更高,相应的战斗力也更加强悍。
在人身关系的隶属上,则跟类似八旗兵与皇室的关系,离开了皇帝,他们什么都不是。
张鉊的理想,是至少保住这亲军五万户和禁军八万户的赐田,五十年中不能发生兼并,能保证五十年内有较强的战斗力。
此后张鉊就可以用亲军护卫都城,他们的赐田远在河西陇右和关中,无法在本地盘根错节的扎下根来。
哪怕他们有相同的宗教成分,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无法形成能左右皇室的亲卫军势力。
禁军则分散在重要的大城市,以及都城周围,他们不能直接护卫皇帝,但是家人田产却都在中原之地,有本地抱团的优势,但被亲军阻隔在外,只能形成外围的防线。
这样亲军和禁军就可以互相牵制,不会使哪一方面的人坐大。
张周朝廷只要能保证这十三万户在,那么平日里可以获得四到五万人的常备军,一般战时可以动员到八万人左右,极限动员起码能拉出来十五万以上,更重要的是省钱。
此外,张鉊还准备私人出钱,在河套地区再开垦一百五十万亩土地。
同时将居延海以北、以西的草场,大概就是后世阿拉善盟加上阿尔泰山-额尔齐斯河,再加上唐努乌梁海等,这一大片草原划归尹利可汗直辖牧场。
牧场上的各族人,都将成为直属皇帝的本部,他们赋税较轻,赏赐也肯定比其他部族多。
这些善战的草原牧民,就会成为张鉊最稳定的轻骑兵来源。
而在国家其他武装力量方面,张鉊准备彻底执行明朝的卫所制,而在执行卫所制以前,行政上还要经过一场大的改动。
张鉊准备废除唐代以来的州县制度,除了有特殊原因要保留的州以外,命各州有古称的恢复古称,没有古称的也要在后面加后缀,
比如徐州,就要改称徐州府,地方上实行行省、府、州、县四级制度。
但是州在府之下,而且只有战略位置比较重要,人口比较多的州能保留,其余都不保留。
而原本一个州只分管三四个甚至一两个县的划分也将终结,许多小州都要进行合并。
之后府长官为府尹,州为长史,县为县令。
当然,张鉊更喜欢知府、知州和知县这三个称呼,但是现在科举他还没来得及完善,也还没有足够的官员来做到可以随时轮换和升迁。
所以还是要用这种长时间在某府、某州任职的官职。
说不得更要继续启用一批武人来担任这些职务,但肯定是暂时的。
而在地方上行政单位的确立之后,张鉊准备在陆上要塞、海疆边防建立卫城,类似唐代守捉,只不过兵员变成了卫所兵,同时每府的要冲,也必定留一支卫所兵。
预计将要开始的均田,也先从个州县兵和团结健儿中开始,他们接受了均田,就自然成为的卫所兵。
不过因为张周的作战主力的亲军和禁军,那么卫所兵的负担也比明朝要轻。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张鉊现在打不起明朝时期那样的富裕仗,不需要动辄出动十几万大军。
而在有了这条主要以土地作为酬功的体系之后,张周的财政压力,相对就要小很多。
在编制上,亲军和禁军依然沿袭军(卫)-营-都-将-队-火的模式。
军(卫)三千人,营一千人,都五百人,将一百人,队五十人,火十人。
亲军长官为中郎将(卫),郎将衔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十将)、火(火长)。
禁军长官为总兵(镇),指挥使(营),都虞侯(都)、将虞侯(将)、队(队正)、火(火长)。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瀚海唐儿归》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