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dingdianwx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

昨日,今日,明日,高力士都会默默在李隆基身后,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连续六十多日,这是天灾啊!淫雨不停,力士可尽言语。”

李隆基知道他身后站着的是高力士,他未转身,缓缓说道,言语深沉。

他终于后知后觉,知道自己可能被杨国忠那小子骗了。

这么大的雨连续下,怎会没有灾害发生呢?

他这两个月来在干嘛啊?

“自圣人高居无为,将权势假借给李林甫、杨国忠以来,赏罚无度,阴阳失衡,臣何敢言?”

高力士看宫廷之中,水流成河。已经想象关中地区尽成泽国。

偶尔回兴宁坊的时候,他也听到一些消息。

他更知道长安的米价已经涨了二十倍。

而且多数还被王公贵族买走,百姓买不起粮食。

但哭泣的泪水与大雨交融在一起,谁又能分得清呢?

常平粮仓更是被借空,甚至还被地方官吏耍手段。

昔日广运潭连接的漕运水路已不可能行船。

陆地泥泞,更不能通车。

杨国忠即便想从洛阳运输米粟麦,也不可能来得及。

洛阳有天下一绝的粮仓。

长安的粮仓虽不小,但一群脱产者连吃带浪费,从来没把粮仓填满过。

哪怕还有不少粮食,杨国忠也不打算开仓放粮,因为还要供给给皇帝、公卿大臣、禁军、宫人等等。

而不是平民!

李隆基听到高力士的话后,沉默不语。

一句“臣何敢言”,几乎把该说的已经说了。

如果李隆基幡然醒悟,梦回开元初期,一定会反躬自省,先罢杨国忠、陈希烈为相,然后开始亲力亲为,调度宫廷仓库救灾。

因为按照天象,秋天以后,大雨必然会停。

难道冬天还会下雨吗?

到时候就可以从东都洛阳运输粮食,救济长安。

但此刻的李隆基,内心充满脆弱,他已经被自尊心蒙蔽双眼,面对高力士的好言相告,装作不知道。

皇帝烦心的事情够多了,他不想徒增烦恼。

挺累的,顺其自然吧!他相信灾难会过去,就苦一苦百姓吧!

颐养天年,就应该有颐养天年的样子,他选择相信杨国忠最终能处理好。

或许再听到西面开拓到地中海的捷报时,李隆基才会开怀一笑。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拖着便鞋,又回到殿中后,长叹一口气。

幸亏是如老兄弟一般的高力士劝谏,如果是其他大臣,一定是“忠言逆耳”,李隆基免不了再次暴跳如雷。

高力士此刻怀念李七郎,那个在李林甫之后,杨国忠之前的宰相。

或许他在的时候,这次灾害绝不会是这样。

高力士已经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他的主人如此,自己也只能抱有侥幸心理。

再次穿戴好的李隆基,吩咐在花萼相辉楼进行酒宴歌舞,并传五杨过来陪宴。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李隆基听着雨水,看着歌舞,饮着美酒。

却不想到到达花萼相辉楼的三楼窗前。

作为长安的最高建筑,共十二丈高。

他一掀开窗帘,就能看到长安巷坊如河,看到长安城外泽国一片。

也能看到五杨和杨国忠富丽堂皇的豪宅,流光溢彩,如鹤立鸡群一样。

昔日,汉灵帝突发奇想,想要站在皇宫的最高楼,看一看周围的景色,但宦官张让却出来制止:“天子不可登高,否则必生叛乱。”

汉灵帝信以为真,立刻放弃登高。

因为东汉末年的时候“十常侍”这十个大太监权势滔天,他们欺上瞒下,玩弄权术。他们在洛阳城的豪宅据说比皇宫还要壮丽。

张让、赵忠等宦官害怕自己的底子暴露,所以才编造“天子不可登高”的谎言。

不同的是,李隆基明知道登高会看到答案。

但他自己欺骗自己,不想掀开那窗帘。

眼不见心不静,这就是李隆基的心态。

这么一看,汉灵帝和李隆基相比较,又孰强孰弱呢?

将天灾人祸四个字组合在一起,并非没有道理。

距离歌舞飘荡的花萼楼不远,杜甫趟着水,披着蓑衣与斗笠,心力憔悴。

他愤恨朝廷的不作为。

都这样了,禁军竟然还不出来帮助长安的百姓,国库还不开仓放粮。

大雨成灾,长安城一片汪洋。排水系统根本来不及运作,百姓在水里来水里去,讨要生活。

整个长安城笼罩在巨大的云气之中,交通早就被阻断。

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

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

这是杜甫在一个多月前写下的诗,是写给李隆基的六子李瑀,含蓄平淡地还原长安城的水灾。

但李瑀能看到,李隆基不可能看到。

给李瑀一首诗后,杜甫又觉得批判太轻了。

他不知城外如何,他在长安南城的平民百姓聚集区了解灾情。

而灾情的严重性,让杜甫肝肠寸断,他想了好久,又写给好友岑参一首诗。

希望早点雨过天晴,能将此诗寄到安西龟兹,同时也能让恩相李瑄看见。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吁嗟呼苍生,稼穑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能补天漏。

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在小小的长安城,亲友之间虽近在咫尺也如相隔银河。

百姓房屋到处漏雨,吃一顿饭需要转移好几个地方避雨。水稻菜蔬被污水淹没,刚开放的菊花被雨打在榛丛中,鸟儿鹰隼都没精打采,羽翼低垂。

这首诗对杨国忠为首的官吏批判更深,直斥他们救灾不利。

老百姓的粮食都淹没了,还不开仓放粮,多么凄惨啊!

老天爷呀!

谁能力挽狂澜,将这天漏补一补,不让大雨再下了。

亘古未有的大雨,是要把巍峨的终南山都冲走吗?

悲愤的时候,杜甫扔下斗篷,在大雨中奔跑,他不再是贵族子弟,他也是平民百姓的一份子。

但杜甫只是一个白身,他的呐喊,他的声音,注定是苍白无力的。

离他不远的李隆基,只能听到靡靡的丝竹音。

“圣人,虽有小灾,但一切顺利,很快就会过去。”

当李隆基再次回到南熏殿的时候,杨国忠的声音传来。

还是这样的声音,更能让他安心入眠。

九月,雨终于停了。

李隆基心情也一下开朗,如阴天放晴一般。

杜甫立刻出城,踏着泥泞,去了解京兆的受灾情况。

在这次出行过程中,再次写下一组七言古诗《秋雨叹三首》,具有讽谏意义。

律诗,才是老杜真正的巅峰。

也是诗词的最高境界。

短短八句,如长江之水奔腾一样,滔滔不绝。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之前的杜甫,一直喜欢古体诗,

更开创《兵车行》《丽人行》这种新乐府的题名诗。

但此时此刻,杜甫的炼字炼句本领,已经走向成熟。

当一个诗人说出,格律会制约人想象的时候,那他已经输了。

《秋雨叹》虽不是律诗,却已经表露着杜甫在向律诗靠近。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牛马不辨,泾渭不分。

这样的诗,不该是盛世的音符。

李隆基只会听盛唐气象,李瑄的诗,李白的诗,王维的诗,王昌龄的诗。

而不是杜甫的诗。

值得一提的是,青年杜甫在洛阳的时候,河洛地区也大雨成灾过。

杜甫也写一首《临邑舍弟书至苦雨》。

那时的杜甫思想跳脱,处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的心理境界。

他将笔墨都放在描写大雨瓢泼的壮观,和对神话传说天马行空的想象上,关于大雨带来的灾害只轻描淡写,不怎么关心。

而现在的杜甫老了!

后世有人说过杜甫未曾年轻,李白未曾老去。

但李杜也是人,他们也年轻过,老过。

国家灾难,丧鼓声不断。

长安这边大雨连绵的时候,大唐南征军主帅李宓从剑南节度使出兵,带着刚训练完毕的唐军征伐南诏。

这一次,杨国忠信誓旦旦,采用三面夹击的战术。

他让李宓率领唐军主力从北方进攻南诏。

从安南都护府调兵,包括一些少数民族兵力从东南面进攻南诏。

然后下令吐蕃大论玛祥·仲巴杰从西面出兵,直捣南诏军的侧翼,配合唐军主力完成歼击。

这计策看似天衣无缝,又有他杨国忠遥控指挥。

杨国忠已经在等着圣人对他的夸奖和赏赐。

玛祥·仲巴杰虽籍籍无名,但他可不是易于之辈。

随着吐蕃国力,兵马在一定程度的恢复,吐蕃不甘心年年被大唐剥削。

只是李瑄的存在,让他们不敢北跃巴颜喀拉山。

但一代雄主赤松德赞逐渐长大,那不甘寂寞的灵魂终究觉醒。

宠爱他的父亲尺带珠丹被天将军逮捕,囚禁在长安,使仇恨的种子从小被深埋于骨子里。

赤松德赞做梦都想像是先祖松赞干布一样“年少杀死牦牛”,像神话中的英雄一样,杀入长安,将他的父亲救出来。

玛祥·仲巴杰在吐蕃影响巨大,和历史上不同,此时的他和恩兰·达札路恭完全掌控朝政。

赤松德赞一时无法亲政,但玛祥·仲巴杰决定顺从赤松德赞,给唐军使绊子。

并且玛祥·仲巴杰也出于战略考虑,不想让大唐灭掉南诏。

如果没有南诏,大唐可以随时从南诏方向出兵,进入雪域高原中,这不是玛祥·仲巴杰想要看到的。

于是他对杨国忠的命令阳奉阴违,派遣使者秘密出使南诏,向阁罗凤表示,他们会向南诏西面边境陈兵,但不会攻击,让阁罗凤尽管去对付唐军。

并声称没有天将军的唐军,如同没有牙齿的老虎,不足为虑。

南诏的总兵力并不多,如果大唐与吐蕃同时进攻,就算唐军是头猪,也可以轻而易举地赢下来。

阁罗凤正焦头烂额,他得知玛祥·仲巴杰的消息以后,大喜过望。

他别无选择,在这紧要关头选择相信吐蕃。

阁罗凤继承他父亲皮逻阁的优良能力,并有过之而无及,更善于征战。

战斗一开始的时候,阁罗凤采取诱敌深入计策,以接连小败使唐军主将李宓被胜利冲昏头脑。

他不顾其他援军的消息,率领主力长驱直入。

最终,唐军两路兵马皆被引至南诏都城大和城后,阁罗凤凭借坚城闭而不战。

唐军长途跋涉,粮草不支,又遭受瘴疫之苦,水土不服,接连不断地病倒在这块土地上。

以至于开战的时候,唐军战斗力所剩无几。

实际上,阁罗凤还藏有不少援军。

他见唐军强弩之末,援军和都城中的兵马一起杀出,唐军毫无反抗之力。

这一次,比第一次南征更惨。

数万大军,全军覆没。两京地区无数家庭将迎来丧失丈夫、儿子、父亲的痛苦,应了杜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的预言。

刚好在大雨停下的时候,杨国忠得到剑南传递的消息。

这则消息,如晴天霹雳。

关中地区赈灾还未有头绪,而剑南一场大败,足以让他声誉扫地。

他在豪宅中无能狂怒,骂李宓无能,骂玛祥·仲巴杰想要背叛大唐。

为什么在大战的时候,不见吐蕃铁骑出现?

杨国忠传书至吐蕃,向玛祥·仲巴杰质问的同时,下令监视剑南到长安的驿站。

不要将大败的消息传到长安。

没过几天,杨国忠换了一番脸庞,拜见兴庆宫中纸醉金迷的李隆基。

他伪造一份“贺表”,表示此战大胜,歼灭敌人过万,使南诏不得不退守回都城大和城防御。

但无奈唐军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未能灭掉南诏。

不过杨国忠向李隆基保证,下一次南征,必然将南诏灭亡。

至于吐蕃那里,不论如何,杨国忠只能吃一个哑巴亏。

李隆基听说胜利了,但没有灭国,没有多大喜悦。只是奖励杨国忠一千匹绸缎,一百件金器,一万贯钱,让他自己去准备吧。

由于李瑄灭大国之举,开疆拓土,屡屡大战完胜,使李隆基对这种强度的战斗,提不起太大兴趣。

在李隆基看来,南诏只是南蛮小国,杀敌一万,在他辉煌的履历中毫不起眼。

纸终究包不住火,杨国忠想要瞒天过海岂是那么容易。

没过多久,南征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遍长安。

关中百姓嚎啕大哭,刚经历百年难遇的水灾,又见丧亲之痛。

再加上缺少粮食,忍饥挨饿。百姓的戾气和怨气,在这一年,无限提高。

时间刚跨入天宝十三载的冬天,长安发生一件大事。

杨玉环的八姐秦国夫人在前往华清宫前,病死在家中,结束罪恶的一生。

或许,在这个时候死亡的秦国夫人,是五杨中最幸运的…

杨玉环与姐姐们关系一向很好,这使她伤心欲绝。

加上对李瑄的思念,又无尽的孤独在身,此时的杨玉环满面憔悴,如风中的花朵一样,让人怜惜。

在凄冷的宫殿中,每每独自静坐。

凝望那皎皎明月,不时出神。

有时候在不经意间,脸上布满泪痕。

她不在喜欢盛开的鲜花,而更喜欢落花,喜欢铁花,这些转瞬即逝的事物。

李隆基认为他的玉环娘子无法承受秦国夫人死亡的打击才会如此,因此对杨玉环更加怜惜。

害怕杨玉环再因为兄弟姐妹的事情而难过,李隆基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杨铦、杨琦更为纵容。

一些对杨国忠不利的消息传到耳中,李隆基全当无事发生。

李岘被贬后,文武大臣害怕杨国忠,不敢提起,朝堂上进入最后的“万马齐喑”。

这一切,高力士看在眼中,急在心里。

寒冬腊月,华清宫中,李隆基在温泉环绕的飞霜殿内,与老兄弟高力士闲聊。

高力士隐晦地透露一些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力士,我已经老了。今将朝堂政事托付于宰相,将边疆政事托付于诸帅,夫复何忧?”

李隆基笑着向高力士说道,让他不要多想。

但高力士有意而来,自然不会就此罢了,他起身向李隆基劝谏道:“老奴听说云南一带并非宰相说的大胜,而是屡屡战败丧师。当今边帅佣兵太盛,朝廷南衙禁军虽多,但久未训练,他们有的在各坊市当小贩,有的在达官贵人那里做护卫,一定不会是边军对手。”

“敢问圣人如何防范边军呢?老奴担心一旦出现祸患,将难以挽救,怎能谈得上无忧呢?”

高力士的话意思很明了,一是在指杨国忠欺上瞒下,玩弄权术,致使大唐两次南征大败。

二是暗指安禄山。

认定安禄山狼子野心,会勾结契丹、奚等胡人造反。

“不要再说了,我自有分寸。”

李隆基非常不悦,他斥责了高力士一句。

他听不得这种令人厌烦的话语。

他的玉环娘子心情不好,难道让他处理杨国忠吗?

他觉得杨国忠只是小的过失,能轻易挽回结局。

至于安禄山,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

安禄山不可能造反!

高力士躬身一礼,不敢再说,以免让李隆基发怒。

面对李隆基时,高力士的劝谏一直浅尝辄止。

可以理解为高力士硬不起来,他一切的利益围绕着李隆基,所以劝谏时才会如此。

又是一个冬天,李隆基在华清宫中悠悠度过。

这一年,为天宝十四载。

在这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春天,李隆基再次邀请安禄山至长安玩耍。

却被安禄山称病拒绝。

这一次,李隆基愕然。

在他印象中,这是安禄山第一次拒绝他的召见。

不过自尊心,让李隆基潜意识认定这是一场巧合。

对,就是巧合。

那句“朕自保之,卿等勿虑也”,是多么得刺耳。

但李隆基自己欺骗自己,自己麻痹自己。

他在抱有侥幸心理,自认为安禄山不会造反。

也觉得即便出现问题,他也不担心。因为他还有战无不胜的李七郎。

安禄山称病无法来长安,但他派遣粟特大将何千年到来,请求圣人把三十二名“怯弱”的汉将,换为勇猛的胡将。

满朝皆惊!

在这人时代,人们认为的正统王朝,为汉人王朝。

自唐初以来,就有胡人“不为上将”的制度。

是以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劳苦功高,依然无法上将。

李隆基已经开了胡人为上将的先河。

而这个胡人上将,还在更换军中的汉人大将。

人尽言安禄山会反,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唯独李隆基不相信,他同意安禄山的请求。

有大臣冒死劝谏,但李隆基破防,将这名大臣五花大绑,送到范阳由安禄山处置。

并扬言今后谁敢再言安禄山造反,直接绑到范阳。

这一下,真让天下人闭嘴。

四月份的时候,李隆基派遣大臣裴士淹去安抚安禄山,并看望安禄山的病情。

安禄山只是装病,他将这位“钦差大臣”拒之门外,而且他禁止裴士淹一行在范阳走动。

晾了半个月后,才接见裴士淹。

安禄山故意将亲兵全部召集起来,武装到牙齿,亮出刀剑,气势汹汹,吓唬裴士淹。

此时,安禄山已经做好起兵的准备。

但出兵一般是在秋高马肥之际,而不是现在。

裴士淹向安禄山宣读诏书后,立刻跑回长安,向李隆基禀告“安禄山无人臣之礼”。

但李隆基认为裴士淹夸大其词,故意惹怒安禄山,没有相信他的话。

不过李隆基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

他为安禄山留在长安的质子安庆宗赐婚,许以宗室女。

准备趁着两个月后的安庆宗和荣义郡主结婚,再次召安禄山入朝参加婚礼…

天宝十四载,二月,龟兹城。

在中原大地暗流涌动的时候,龟兹城外也在进行一场调兵遣将。

这是鼓角声前的准备…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大唐天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