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www.dingdianwxw.com!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最新章节。

冉闵最为精彩的故事的开始,其实也是他悲惨结局的序幕。在《杀胡令》号召天下汉人杀尽胡夷的同时,也注定了天下胡人对冉闵群起而攻之的必然现实。

灭亡的钟声是在第一次襄国之战失败时敲响的。

在反击诸胡联军取得连续胜利之后,冉闵的军队迅速扩充到三十万人,信心也随之膨胀。350年十月,冉闵出师讨伐襄国。

战争的初始阶段冉魏大军节节胜利,在短时间内就兵临襄国城下并将其包围。然后就是旷日持久的围困作战(一百多天),冉魏军队在攻城和围困中耗尽了最初的锐气,石袛却在抵抗与求和中(曾去帝号向冉闵求和)等来了援军,胜利的天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向后赵倾斜。351年三月,冉闵军在石袛、前燕、姚弋仲三方围攻以及投降的胡人士兵趁机作乱的多重作用下(冉闵此次作战中重用胡人降兵),冉魏军队惨败。跟随冉闵出征的大军有十万多人,最终跟着冉闵逃回邺城的,只有十余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惨败,损失之惨重不言而喻,用片甲无存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影响也是格外巨大的,据说,当时冉闵已经回到邺城皇宫好多天,而邺城的百姓还是以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已经战死而惶惶不可终日,搞得冉闵只好亲自出宫安抚百姓——证明自己还活着,才算是安定了民心、军心。

这些只是此次失败的直接影响,随后的副作用更为严重深远。直接断送了冉魏帝国的前途命运。

此战之后,冉闵赖以立国的基础消耗一空,根本开始动摇。虽然在随后的反击作战中取得胜利(351年四月,冉闵击败追击而来的刘显),但因失败而形成的颓势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冉魏陷入亡国的危机当中,并疲于应付。

国力的增加是日积月累的,尤其是在盖一所房子(皇帝家的宫殿)就足以拖垮一个国家的年代,脆弱的国民经济使得国家行动必须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比如曹操,周瑜一把火烧光了他八十三万大军的时候,同时也烧光了他全部的一统天下的梦想,后期的权谋计算,只是为子孙后代篡夺汉室江山铺平道路罢了。不信?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得陇望蜀”的典故?即得陇不复望蜀之人,怎么会是一统天下的雄主?还有刘备,戎马一生攒下来的积蓄因夷陵一败而荡然无存,哪里还有什么兴复汉室的信心!身心俱碎,万念俱灰!在电视剧《新三国》中,临死前的刘备对这两个成语有着堪称完美的表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悲催起来,竟也是一样的。

至于冉闵,固然表现得更加坚强,毕竟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然而也依然如同秋后的蚂蚱,无论怎么蹦跶,都改变不了必将灭亡的结局。在此感叹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脆弱的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后恢复起来是格外缓慢的,实力的损耗让冉闵不可能重塑辉煌,不可逆转的从巅峰跌下,走向末路。

不止于此,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东晋帝国趁火打劫,在冉魏军队和诸胡联军血战之际,拼命地挖起了冉魏的墙角。351年八月,东晋以皇朝正统之名义,大肆“接收”冉魏州郡。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堡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这些,更是让冉魏政权雪上加霜!

应该算是消息不畅惹的祸。襄国之战失败后,连邺城百姓都认为冉闵已经战死,更不要说邺城之外的州郡了。通讯工具的局限(当时,流言的传播主要靠街头巷议)给了东晋足够的可乘之机:冉闵已死,你们还不投靠我,等着效忠于谁呢?

若是放在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或许,冉闵随后的处境会好许多。

我们来看看作为战胜方的后赵随后的诸多变故吧!

襄国之战获胜后,石袛乘胜进军(那是必须的),派大将刘显率军十万追击冉闵,直至邺城城下。不过战败了,那一战,冉闵倾城而出,用上了他仅存的全部的力量,首战即斩杀刘显一万多人,解邺城之围。再战追击刘显消灭其三万多,刘显狼狈逃回。

生死线上的反击,冉闵和他的军队用实力再次证明了汉军的威武和强悍。

一个民族一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便无论如何再不舍得放弃,为了这种自尊,他们可以抛却生命,这就叫民族凝聚力。我想,冉闵和他麾下的将士们之所以如此勇猛,原因就在于此吧!

战后,狼狈逃回的刘显杀了石袛并向冉闵投降。

您没看错,是杀石袛向冉闵投降。当时,冉闵得知消息后很高兴,封了刘显一大堆的官职,然后就率兵回家了。刚刚损失十万大军的冉魏,需要时间疗伤。从后来刘显的反复无常来看,冉闵着实应该乘胜追击的。一个杀害自己的君主并向敌国投降之人,有什么值得冉闵去信任?除非,实力不允许他再攻打一次襄国,那这样也就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需要对后赵石氏做一个最后的交代了,在刘显杀死石袛向冉闵投降的时候,同时被刘显杀死的有乐安王石炳(石虎庶子)、太保张举、太宰赵鹿等,后赵石氏从此彻底族灭。

石虎的十四个儿子全部死于非命。其中,两个被石虎自己处死;六个自相残杀而死;五个被冉闵灭族;一个投靠东晋(石琨)被斩于街市(石琨投靠东晋的时候,直接被东晋政权请去了菜市口,斩首示众,没有审问,更没有礼遇)。一生造孽无数的石虎,终于在儿孙的身上得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石氏完了,历史的表演还在继续,以后的故事属于羯族人的戏份少之又少,他们退到舞台的角落,等待最后一次客串机会的来临。

关于刘显,后来是当了皇帝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对他了解很多,生平简介全略。只需要知道他是石袛手下一员大将即可,很受宠信,但终究反了石袛。

时间并没有过多久,刘显又反了冉闵。在再一次攻打冉闵失败狼狈逃回襄国后,刘显自己当起了皇帝。

不用奇怪刘显的作为,弑君篡位、复降复叛之人,我们还期望他讲究什么忠孝节义之类的东西吗?简直可笑了我们自己!

在封建时代,尤其是群雄并起之时,最高领导往往凭借“称帝”来重塑自己因战争失败而丧失了的个人威信、地位,提升士兵因战败而萎靡不振的精神士气。对于弑君篡位的刘显,更是如此。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再没个响亮的名头(比如皇帝)镇住场子、降住小弟,那么大哥的日子也就算是混到头了!当然,最重要的是,临死了也要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灭亡在即,哪怕明知道看不到明天的太阳,今天也要龙袍加身爽一爽。比如吴三桂,比如李自成,都是如此。至于刘显,连名字都叫个“显”字,有了机会又怎能不好好显一显?

当了皇帝的刘显继续着后赵之前对冉魏的政策:进攻!用不上“持续”这两个字了,冉闵受够了他,没有给刘显更多的机会。

352年二月,刘显进攻冉魏常山郡。冉闵以八千士兵救援,击败刘显后追至襄国,刘显部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冉闵攻克后赵国都襄国。在中原大地作恶数十年的后赵终于尘埃落定、彻底灭亡。

长于背叛者终于死于背叛。关于刘显,到此截止。

消灭后赵以后,至少,在理论上我们应该认为冉闵肃清了中原,随后的故事也应该步入正轨:休养生息,富国强兵,北伐,南征,一统天下。然而历史真的就像一场舞台剧,压轴的总是在最后出场!在冉闵竭尽全力和后赵残余生死相搏之际,曾经的宿敌——前燕趁机南下,随之而来的是滚滚烟尘和漫天血雨。

在石虎去世之前,冉闵是被作为一个将军来培养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后赵北部边境防御前燕,没办法,谁让石虎老是打不过人家!应该说,冉闵的工作能力是不容置疑的,虽然前燕一直虎视眈眈,但是始终没有得到什么机会。后来,冉闵忙着在后赵皇族的内讧中争权夺利,也就顾不上前燕了。一不小心,前燕的大军就杀将了进来,势不可挡!

廉台在河北,在灭亡后赵之后,属于冉魏的势力范围,前燕在辽东,在河北之北。这不是前燕第一次入侵中原(之前和冉闵交过手),然而这一次,来了,他们不想再走。

双方的遭遇是早有预谋的,在冉魏和后赵之间你死我活的战争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时候,前燕趁机南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很明显,前燕就是那个想要得利的渔翁。就后来的发展来看,前燕这个渔民做的可真是优秀得很。

对于前燕的南下,冉闵是不知情的,平定后赵之后,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等着冉闵去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让邺城的百姓们吃上一口饱饭!

您千万不要笑,那时那地,吃饱饭是一项艰难的事业,就好比如今那些没车没房没存款而且年龄奔三却刚刚毕业的童鞋们要去讨老婆一样。除了自己扯淡,还能扯什么呢?

当时冉闵的处境是艰难的,持续的作战让整个冉魏都处在战争机器的运作当中,停下来之后才发现:大家都去打仗,没人种地了。国都邺城更是如此,饥肠辘辘的百姓触动着冉闵的心弦。

冉闵分了军粮!

他把军队的口粮分给了邺城的百姓,然后,带着他最为精锐的八千勇士出邺城“游食”!

然而很不幸,冉闵军行踪被慕容恪探知,于是,大网张开,冉闵也就和慕容恪所率领的十四万骑兵撞了个满怀。

游食,一边“游”一边吃之意,或者说哪里有吃的就到哪儿去吃,俗称:要饭。冉闵带着他的军队出城“游食”的时候应该是这样说的:“弟兄们,把粮食留给百姓,哥(朕)带你们要饭去!”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泣血征程之五胡乱华》最新章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