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之我是蒋纬国》最新章节。
毋庸置疑,因为蒋纬国对历史的“干涉”,中国军队赢得了堪称完美的平津战役。当然,这只是一个开始,并且后面绝对不会这么完美或这么顺利了。
宛平城战役是平津战役的开端,当日军第一联队和第918团、第10炮兵团大打出手时,宋哲元和蒋介石都接到了紧急报告,两人都大吃一惊。宋哲元急忙动身返回平津,他的心思是这样的:虽然爆发战斗,但参战的中国军队是中央军,不是他的第29军,因此他和他的第29军可以“置身事外”,不会成为日本人兴师问罪的第一目标,不过,这件事肯定会非常难以收场,因为程度太严重了,根据秦德纯和佟麟阁的报告,“宛平城事件”并非普通冲突,而是两军开战,到时候,他要给蒋纬国擦屁股,还要承受日本人开出的苛刻条件,并且又要遭受蒋介石的落井下石,可以说是两头受气,里外不是人,但是,让中央军给日本人一个“教训”其实也好,一来可以杀杀日本人的傲气,让他们以后收敛点,二来可以使日本人明白“国民党中央军不好说话,第29军很温顺,第29军才是真正的‘合作伙伴’”,这样子,日本人以后就会去找蒋介石的麻烦,不会再找他宋哲元的麻烦,甚至,为了在华北对抗中央军势力,还会改变以前对宋哲元的威逼态度,转而利诱宋哲元、拉拢宋哲元、“善待”宋哲元。所以,宋哲元反复思考,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第29军决不能卷进这件事,防止惹祸上身;第二,此事很难处理,但被平息后,只要自己不被调离河北省,那自己以后就会轻松很多,蒋介石会为了对付日本人而进一步地倚重自己,日本人会为了对付蒋介石而进一步地拉拢自己。因此,宋哲元一边急如星火地往平津赶一边给秦德纯、佟麟阁连发电报,要求两人“坚决克制,保持冷静,在余抵达平津前切不可调动部队参与事变”。(宋哲元的职务除了第29军军长外,还有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该委员会控制着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的一切政务。)
7月7日晚上,宋哲元接到秦德纯和佟麟阁的电报,“蒋纬国部在宛平城大败来犯日军,消灭日军超过七千人”、“宛平城外,日军尸横遍野、血流漂杵,北平市全城欢庆,民心大振,捷报业已传遍全国,海内外俱震”。
看完这封电报,宋哲元叫苦不迭:“完了!完了!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蒋,他算是把天给捅出一个大窟窿了!”宋哲元很清楚,日本人一下子死了七千多人(其实是五千多人),这可不是什么事变,根本就是战争,按照日本人的脾性,无理都要取闹,更何况吃了这么大的亏,想平息这起严重程度堪称史无前例的事变,起码要把平津二市永久性地割让给日本国。宋哲元心乱如麻,同时疑窦丛生:“小蒋有这么大的胆子?没有老蒋给他撑腰,他敢这么干?老蒋以前对日本人一直是妥协让步,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强硬了?他明显是让他这个小儿子出头,难道…他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面上对付日本人,其实还是…”他徘徊不定。
在这同时,宋哲元又接到了蒋介石亲自发来的电报,电报里道:“宛平城守军奋起反击,实乃军人天职所在。宛平城固守勿退,并需明轩兄所部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守土应具必死决战之决心与积极准备之精神相应付。至谈判,尤需防其奸狡之管伎,务须不丧失丝毫主权为原则。”看完这封电报,宋哲元隐隐地愈发觉得自己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难道老蒋特地把他儿子派过来是一箭双雕?一是故意挑事,激怒日本人,二是以此为掣肘,胁迫我?”
越想越觉得这个猜测非常合理的宋哲元顿时出了一身的冷汗,他急忙命令发电报给秦德纯、佟麟阁,要求两人“必须坚决克制”,但电报还没发出去,秦德纯和佟麟阁的电报已经先发过来了,电报里声称“平津局势前所未有地有利于我方,正是第29军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的天赐良机,秦佟二人已以代理军长的身份,授权冯治安、张自忠等人果断对平津境内日军展开打击”。(原先历史上,日军挑起七七事变并被第29军击退后,意识到力量不足的日军玩弄缓兵之计,一边假意谈判一边调动关东军,第29军部分高级将领准备趁日军实力空虚发动反击,副参谋长张克侠都制定好了反击计划,但因为宋哲元举棋不定而付诸东流。)
看到这份电报,宋哲元大惊失色,急忙连连发去电报,要求秦德纯和佟麟阁“停止调兵”,但秦佟二人要么在回电里避重就轻,要么直接不回复,等事情木已成舟了才“通知”宋哲元。
“冯治安部已成功收复丰台区!北平境内日军已被清除干净!”
“张自忠部已成功收复李明庄!摧毁日军机场!”
“张自忠部正在对海光寺展开总进攻!海光寺陷入我军全面包围!”
看到秦佟二人发来的电报,宋哲元足足半天没说出话,他脑子里有千百个念头在翻涌着,其中有一个念头是:蒋介石难道早就把秦德纯、佟麟阁、冯治安、张自忠等人给收买拉拢了?而我被一直被蒙在鼓里?至于把蒋纬国派到平津,根本是蒋介石这些连环计的“最后一环”?
人在乱了方寸时最容易胡思乱想,宋哲元就是这样。宋哲元强烈怀疑蒋介石早就收买了自己的部下,众所周知,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最喜欢也最擅长使用这一招,并且屡试不爽(蒋介石这一招对桂军完全无效,对晋绥军也没什么效果,但对西北军最有效,因为西北军最穷)。
最后,宋哲元苦笑一声,仰天长叹:“战争是彻底无法避免了!”
秦德纯、佟麟阁之所以对宋哲元“阳奉阴违”,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来他们本就是坚定的抗日派、主战派,二是受到蒋纬国率部奋勇杀敌的鼓舞,他们大受刺激和振奋,并且他们参观过蒋纬国的部队,对蒋纬国很有信心,同时,蒋纬国的“人格魅力”、口才、送的大把钞票也是促使他们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其实,这就是蒋纬国的目的,第29军必须要抛弃那些杂七杂八的念头,万众一心、一心一意,这才能让平津战役以最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个局势,宋哲元虽然心里有很大的不甘、不愿、不满,但最终也采取了默认态度,一方面是他已经认识到局势不是他能改变的了,一方面毕竟他在本质上还是一个爱国将领。
而与此同时,蒋介石也在庐山进行着方方面面的判断、盘算、思考、猜测、估量、分析,他看问题的角度自然比宋哲元更宏观,想得也更全面。宛平城事变爆发时,蒋介石十分吃惊,宛平城事变正式转为宛平城战役后,蒋介石基本上已经确定,战争避免不了了,虽然这让他同样感到突然,感到十分措手不及,但他并非毫无心理准备,也没有乱了手脚。稍作思考后,蒋介石发电报给正在重庆主持川康整军会议的何应钦,让何应钦火速返回南京,指示其联合军委会总参谋长程潜、训练总监陈诚、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徐永昌等有关军事机构长官组成军事统帅部会议,研讨应对策略。下达完这个命令后,蒋介石联系上外交部长王宠惠,授意其“暂且向日本驻华大使馆提出口头抗议”,从而试探日本高层态度。
实际上,东京方面此时跟跟南京方面一样,都陷入措手不及中。两国军队已经打得血肉横飞了,但两国政府却都还没有“进入状态”,都在手忙脚乱地进行着“状态调整”。可以说,刚上台一个多月的日本首相近卫文麿此时对平津战况的了解程度远不如蒋介石,毕竟蒋介石好歹有个儿子在最前线,而最前线的日军对东京军部都阳奉阴违,近卫文麿自然是一无所知。
蒋纬国一如既往地没有让蒋介石失望。蒋介石在焦虑不安地等待了三个多小时后,终于等来蒋纬国的第一封捷报,蒋纬国打赢了宛平城战役,不得不让蒋介石大喜过望、心花怒放,但蒋纬国接下来却没听蒋介石的话,没见好就收,反而“得寸进尺”,带着部队去天津参战,使得蒋介石再度陷入焦虑不安,不过,蒋纬国创造奇迹已经创造得驾轻就熟,在次日凌晨和次日上午给蒋介石先后发来第二封、第三封捷报,是关于李明庄战役和海光寺战役的。战果辉煌得让蒋介石几乎不敢相信:累计消灭日军约万人,攻陷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和旅团部,摧毁日军机场,占领日军的军仓库,摧毁日军飞机三十多架、坦克约百辆、日军大炮近百门,击毙日军一个中将、一个少将、六个大佐等十多名高级军官,缴获物资和战利品都不计其数。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二战之我是蒋纬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