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分身在明朝》最新章节。
借助储物空间,跨时空贩卖海黄家具,把明代时空的海黄家具弄到现在出手,能够获得几万倍的利润,高的吓人。
对于王辛未而言,跨时空倒卖家具,赚一万倍的利润,还是赚两万倍的利润,关系并不大。
为了省事,王辛未直接把古旧的明代海黄家具送到拍卖公司,能卖什么价,交给市场来决定。
对于明代嘉靖年间的普通的百姓而言,不管买东西,还是卖东西,都很少用到白银,甚至偏远山区的百姓一辈子都不会使用银子,只使用铜钱。
现代很多人觉得一两白银就是一千文钱,其实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
在中国古代,黄金白银之间存在法定的兑换比例,而一般情况下,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都不固定,或者说,一段时间固定,时间久了,因为供需发生变化,兑换比例也会发生改变。
大明成化十七年有这样的规定,国朝制钱及先代旧钱,每8文折银一分,即银1两折换铜钱800文。
万历六年又规定,嘉靖、隆庆、万历制钱“每金背八文,准银一分,火漆、旋边各十文准银一分。洪武等项与前代旧钱,各十二文准银一分,相兼行使”。
明朝的制钱有京、省之异,京钱称为“黄钱”,每文约重1钱6分,70文值银1钱,亦即700文折成银子1两。外省钱称为“皮钱”,每文约重1钱,每100文值银1钱,亦即1000文折成银子1两。
自崇祯六、七年(1633-1634)之后,制钱重量渐轻,银价日涨。
至崇祯末年,京钱100文,仅值银5分,即京钱20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皮钱100文,仅值银4分,即皮钱2500文,才能兑换1两银子。
同一个朝代,不同年号,小平钱,就是制钱,重量是不一样的,按照现代人的理解,不同重量的小平钱购买力是不一样的,说白了,还是以铜钱的重量来计算购买力。
在现代,不同版别的人民币,不管是纸币,还是硬币,只要没有退出流通,购买力都是一样的,这是法律规定的,商家不能违反。
在古代,普遍存在劣币逐良币的情况,就拿明代的制钱举例,有京、省之异,相比外省钱,京钱更重,如果两种钱的购买力是一样的,有钱的商家储备大量铜钱,肯定会选择储备单枚重量更重的京钱,而对外使用单枚重量较轻的外省钱。
劣币逐良币,就是好钱藏起来不使用,而劣币在流通。
在现代,金融体系稳定的国家,劣币逐良币的情况,很少出现。
法定货币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赋予强制性通用的货币,一元纸币和一百元纸币的购买力相差百倍,而印制造本相差不可能这么大,不会有人因为一百张一元纸币的印制成本远高于一张一百元纸币,而大量储藏一元纸币。
……
王辛未觉得劣币逐良币和收藏可以放在一起理解,最顶尖的收藏品,收藏家舍不得卖,当需要凑钱买新的藏品,一般会选择卖掉自己觉得没有增长潜力的普通货……时间久,好东西被大藏家收藏起来,很少流通,差点劲的东西在市场上流通很多。
?
打个问号,这么说,会不会有点扯淡?
……
在现代,如果商家为了图方便,或者其他原因,拒绝顾客使用现金交易,顾客可严词拒绝,如果对方还是不同意,那就可以打电话投诉。
会有人来管商家的不法行为,虽然不会坐牢,但会罚款。
在古代,做买卖,交易时,买卖双方对银子的纯度,以及铜钱币值会不同的理解,从而造成无法交易,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李德安就遇到这种情况。
纯度不高的碎银,交易时,需要按照纯度去除损耗,但持有碎银的买家觉得损耗太多了,不能接受,就会放弃交易。
顶点文学网【www.dingdianwxw.com】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分身在明朝》最新章节。